央广网:【一线调查】从大豆扩面提质看黑龙江如何攥紧“中国种子”-凯发网站
导航

央广网:【一线调查】从大豆扩面提质看黑龙江如何攥紧“中国种子”-凯发网站

当前位置: 凯发在线首页>媒体东农>正文

央广网:【一线调查】从大豆扩面提质看黑龙江如何攥紧“中国种子”

央广网哈尔滨4月29日消息(记者马俊玮)眼下,随着气温的逐步升高,黑龙江的春耕生产已从南到北陆续展开,人机齐上阵,奏响黑土地春耕交响曲。

今年,作为我国最大的优质大豆生产和供给基地,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将达到6850万亩,比2021年增加1000万亩以上。力争总产量达到170亿斤,比2021年增加26亿斤以上。

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种子做保障。来看记者来自黑土地的观察报道。

黑土地上春耕忙(央广网发 董新英 摄)

黑河市是大豆种植的重点区域。2022年黑河市积极响应大豆扩种政策,预计种植大豆1534.4万亩,较上年增加279.4万亩。扩种大豆面积占全省扩种量的近三分之一。

“我们合作社今年预计种植2.5万亩大豆,比去年扩种了近1.4万亩。”黑河市爱辉区嘉兴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盖永峰干劲十足。

早在今年3月份,合作社就已完成了包括种子化肥在内的农资的购买。盖永峰告诉记者,近十几年来,合作社种植的大豆种子都是“黑河43”。

“黑河由于地跨积温带较多,积温偏差较大,所以选种有一定困难。‘黑河43’最大的优势就是产量稳定,抗风险能力强。”盖永峰说道。

近年来,国产大豆品种高产潜力增强,得到了大豆种植户和推广部门的一致好评。目前“黑河43”的推广区域已覆盖全国相似生态区域早熟地区。

黑河市大豆春耕生产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央广网发 盖永峰 摄)

而在绥化市,大豆播种也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已经种植15年大豆的绥化北林区金地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艳伟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种植1.87万亩大豆,比去年扩种了2000多亩。

“过去大豆种子的产量和质量都不太好,现在种子的出苗率和出芽率都非常好,产量也越来越高了。”在刘艳伟看来,种子就像农业的“芯片”,不仅关乎产量,也是关乎国家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命脉。

为破解突破种源“卡脖子”技术,科研专家们也一直孜孜不倦。

近年来,东北农业大学培育的“东农豆252”,就是我国在新品种选育、杂交育种取得显著成就的鲜明例子。

“东农豆252”是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陈庆山带领学校大豆遗传改良团队在“东农42”基础上选育的优质品种。

“‘东农42’个子太高,节间又太长,在推广过程中表现出倒伏和下部结荚少等缺点。”陈庆山介绍说,我们也意识到该品种改良和升级迫在眉睫,所以,我们以“东农42”为底盘品种,进行反复试验,最终选择其中一个品系作为区域试验材料,命名为“东农豆252”。

2022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将达到6850万亩(央广网发 资料图)

目前“东农豆252”已经是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主导品种,自2017年审定至今累计推广面积超过340万亩,累计帮助农民增收2.72亿元,企业增效10.88亿元,受到很多种植户和企业的认可。

如何更好的“打好大豆种业翻身仗”,解决种源“卡脖子”问题,陈庆山团队一直在努力。目前,他正在积极建设大豆创新育种平台,构建作物的“5g”(五级)育种平台,包括杂交育种平台、分子育种平台、表型育种平台、生理育种平台、生态育种平台。通过这一平台的建设,陈庆山希望能将传统育种学、基因组学和系统生物学等各学科相结合,形成全新的智慧育种体系,更好地选育突破性大豆新品种。

据了解,“十三五”以来,黑龙江省共审定推广主要农作物新品种1289个,常规粳稻、大豆、马铃薯育种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取得这样的成绩,黑龙江省农科院建立的种质资源库功不可没。

早在1982年,黑龙江省农科院就建立了寒地作物种质资源库。这是我国最北、最早的种质资源库,也是唯一一个由国家投资建设的省级种质资源库。

寒地作物种质资源库主要保存寒地特色突出的作物种质资源,一批在社会上已经无法收集到的珍贵地方品种、野生种等是这里无比珍贵的“金疙瘩”。经过40年的坚守和努力,目前寒地作物种质资源库共保存大豆、玉米、水稻、小麦等作物种质资源5万余份。

农作物种质资源低温保存库(央广网发 黑龙江省农科院 供图)

“资源库已经累计向社会提供各类作物种质资源6000余份,‘十三五’期间,利用种质资源直接或间接培育出了大豆、玉米、水稻等新品种371个,保障了全省作物品种不断更新换代和优良品种供给。”黑龙江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中心主任申忠宝说。

好种子带来好收成。2021年黑龙江粮食总产量达1573.5亿斤,创历史新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压舱石”作用。今后,黑龙江省将大力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深入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五大行动”,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为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徐小添 发布时间:2022-04-29 浏览人次: